琅夜子 发表于 2024-1-3 15:38:51

原文这样排列意思可能更清楚,大家参考。

太阳与阳明合病,喘而胸满者,不可下,宜麻黄汤。六。
脉浮者,病在表,可发汗,宜麻黄汤。十七。脉浮而数者,可发汗,宜麻黄汤。十八。      
太阳病,未解。脉阴阳俱停,必先振栗,汗出而解;但阳脉微者,先汗出而解;但阴脉微者,下之而解,若欲下之,宜调胃承气汤。四十六。         
太阳病,外证未解,不可下也,下之为逆。欲解外者,宜桂枝汤。十四。
发汗后,不可更行桂枝汤,汗出而喘,身无大热者,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。方二十六。
       麻黄(四两,去节)杏仁(五十个,去皮尖) 甘草(二两,炙)石膏(半斤,碎,绵裹)
      右四味,以水七升,先煮麻黄,减二升,去上沫,内诸药,煮取二升,去滓,温服一升(本云黄耳杯)。
伤寒,不大便六七日,头痛有热者,与承气汤。其小便清者,知不在里,仍在表也,当须发汗。若头痛者,必衄,宜桂枝汤。二十二。
伤寒,医下之,续得下利,清谷不止,身疼痛者,急当救里。后,身疼痛,清便自调者,急当救表。救里,宜四逆汤;救表,宜桂枝汤。

Cjxin 发表于 2024-1-3 15:39:27

撇开杂乱无章的条文影响,将 113方,用填空的方式,准确地填入“六经”当中,继而还原《伤寒论》本来的面貌,清楚了解仲景编著的逻辑和真实意图。这是有必要,也是有意义的探索。
本人在“给《伤寒论》113方做选择填空”   http://hhjfsl.com/bbs/thread-149787-1-1.html贴子里持续有贴,欢迎大家讨论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原文这样排列意思可能更清楚,大家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