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午流注十二经脉运行图解
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,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。“子午”指向人体外,指外界,指一天中的时辰。“子午”二字,具有时辰、阴阳、和方位等含义。从时辰看,一天24个小时,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,就是十二个时辰;从阴阳变化来看,子时为阴盛时,午时为阳盛时;从方位来看,子午为经,卯酉为纬。
“流注”指向人体内,指人体,指人体的经络气血。“流注”二字,是形容自然界水的流动转注,它涉及宇宙万物的变化。人体的五脏六腑与十二条经络对于气血的运行起着重要作用,而每条经络又都有其兴衰的时辰。从古到今已被证明:在每条经最旺的时辰,运用针灸或口服相应的药物和食品,疗效可以高出其他时辰若干倍。
所以“子午流注”表现的是人体与时辰的相关性。到某一时辰,人体就有相应反应的脏腑,犹如大自然中白天归太阳,晚上归月亮、星辰一般。
子午流注是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,即每日的十二个时辰是对应人体的十二条经脉的。实践告诉我们,这个子午流注既简单易懂又有奇效。
其歌诀:
寅时气血注于肺,
卯时大肠辰时胃,
巳脾午心未小肠,
申属膀胱酉肾位,
戌时心包亥三焦,
子胆丑肝各定位。
1 卯时( 5点~7点 )大肠经旺,有利于排泄;
2 辰时( 7点~9点 )胃经旺,有利于消化;
3 巳时(9点~11点 )脾经旺,有利于吸收营养、生血;
4 午时(11点~13点)心经旺,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,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;
5 未时(13点~15点)小肠经旺,有利于吸收营养;
6 申时(15点~17点)膀胱经旺,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"火气";
7 酉时(17点~19点)肾经旺,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;
8 戌时(19点~21点)心包经旺,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,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
9 亥时(21点~23点)三焦通百脉,人进入睡眠,百脉休养生息;
10 子时(23点~1点 )胆经旺,胆汁推陈出新;
11 丑时( 1点~3点 )肝经旺,肝血推陈出新;
12 寅时( 3点~5点 )肺经旺,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百脉,迎接新的一天到来.
23~01 点 子时 胆经,子时睡得足,黑眼圈不露。
01~03 点 丑时 肝经,丑时不晚睡,脸上不长斑。
03~05 点 寅时 肺经,寅时睡的熟,色红精气足。
05~07 点 卯时 大肠经,卯时大肠蠕,排毒渣滓出。
07~09 点 辰时 胃经,辰时吃早餐,营养身体安。
09~11 点 巳时 脾经,巳时脾经旺,造血身体壮。
11~13 点 午时 心经,午时一小憩,安神养精气。
13~15 点 未时 小肠经,未时分清浊,饮水能降火。
15~17 点 申时 膀胱经,申时津液足,养阴身体舒。
17~19 点 酉时 肾经,酉时肾藏精,纳华元气清。
19~21 点 戌时 心包经,戌时护心脏,减压心舒畅。
21~23 点 亥时 三焦经,亥时百脉通,养身养娇容。
页: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