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用五行生克巧治心脏病
善用五行生克巧治心脏病一位年轻女士因心脏病来诊,这位女士在学生时代,就感到心脏不健康,有时感到气不够用,有时身体乏力,有时头痛呕吐,因不懂等心脏病的表症,只能是“听之任之”。参加工作以后病症始终存在,多次体检心脏也没有查出问题,是一次胸前发紧,才知道自己有心脏病。到我处诊病时说,上午左胸发紧,胸闷、气短、心烦;平时胸部也有不舒服的时候,活干多一点,就感到气明显不够用。我说,这些病症是典型心脏不健康的表象,他接着说,到医院检查过,心脏没发现有问题。我说,这种疾病单纯靠仪器是查不出来的,这就是医院检查仪器的不足,病症不能做出定论,就无法用药,病情就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。你胸区发紧是痉挛所致,痉挛一般有两种类型:一种是胸部的经筋痉挛,也就说是胸肌的筋组织痉挛,病因在肝;另一种是心肌痉挛,病因在心,你患病的病因看看脉象就清楚了,是属于哪种痉挛。从脉象上看,病因在心,说明主病在心,病因清楚了。胸区发紧是心肌痉挛所致,因心肌缺血,血液不能满足心肌需求,导致心肌痉挛。这位女士说,我认为胸部发紧是筋紧,还用两胳膊向后伸了几下也没管用。我说,心肌痉挛可不是筋紧,如果心肌缺血严重,这种动作很容易出现心脏意外。另外,你过去的一些病症,也都是心脏有病派生出来的,所以,不能只相信仪器检查,忽略病症的表象,这种现象是当前典型的病症明显,病因不清的现状,因而耽误治疗,是不是心肌痉挛,我为你治后的感受,一切就再清楚不过了。我为她采用经络疗法,调整心脏的有关经络,胸区发紧症状马上消除了,心脏感觉非常舒服,疗效证明,病因判断以及采用方法是正确的。之后为了提高疗效,根据五行生克理论,“虚则补其母”。心为火、为子,肝为木、为母,在调整心脏经络之后,再调整肝经、胆经以相补;“实则泻其子”,心为火、为母,脾为土、为子,在调整心脏经络之后,再调整脾经、胃经以相泻。采取补泻原则,病症有明显好转,但过了一段时间后,病情又发生了新的变化。 有时心前区出现“胃痛”,但她懂得这不是胃痛,应该与心脏有关;有时出现头痛、呕吐症状,也知道是心脏在做怪;有时晚间出现心区瘀堵,上不来气的症状等,吃速效救心丸,病症不仅没得到抑制,反而加剧病情,急忙将药吐出来。当她一段时间出现这些病症同时,右肩、右后背都发紧,病症又发生了变化。从脉上观察,肝脉弦,肺脉大。根据脉象分析,病症发生的变化,之所以病症没得到抑制,使病情加重的原因,病因可能转移到肝。在五行中,肝主木,心主火,肝为心之母,心与肝为母子关系,是肝不能养心、母病及子所致。据脉象分析:肝功能失调,肝火独旺,才出现肝阳上亢,致使肝不能养心。从另外角度上看,右肩发紧与肺功能失调有关,右背发紧又与肝功能失调有关,其原因是右肩、右背筋轻微痉挛。经分析结论为:病症反复出现,属于肝不能养心。“肝主疏泄”,肝具有调节气机的出入、升降,如果肝疏泄功能异常,必然造成气行阻滞,胸胁胀痛。所以,心脏出现病症的病因,属于“母病及子”的范围,应以治肝为主,提高肝的升降功能。肝又具有藏血功能,肝是贮藏血液的仓库,是人体贮藏血液的主要器官。肝患病自顾不暇,就不能行使肝主母的职责,所以,才出现“母病及子”的症候。调动肝的主要方法,是以金(肺)克木(肝)。如同,肝是贪官,肺是中纪委,但官本身是好官,有才华、有能力,但缺乏制约机制,使好官也会变得越来约贪婪。肺是中纪委,自身清廉,敢打敢抓,一抓一个准,所以,肺重整旗鼓,主动出击,肝就束手被擒,痛改前非,执政为民,最后母康子键。我根据五行生克的规律,按照金克木的方法辨证施治,肝的升降功恢复了,供血功能正常了,右肩、右背不紧了,心脏病症几个月再没有出现了。我们的医学圣人,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,根据金木水火土的自然属性,把它引用到临床当中来,做为了一种治疗原则,根据五行生克的规律,按照病情的各种症候,为了提高疗效,细化了这种属性,又提出了相补、相泻、相克、相悔、相乘等方法。补法、泻法是临床常用的方法,其中相克方法,在特定环境中,有不可替代的作用,在中医五行中,相生相克中的“克”,是指相互制约、克服、抑制。上述列举的病例,就足以说明运用相克方法的不同作用。五脏是小环境,社会是大环境,无论大环境,还是小环境,都具有同样的道理,只要搞清相互的关系,何种难症和毒瘤,病因都能诊断清晰,而且都能得到医治,只是你敢做敢当罢了。根据“母病及子”,采用相克的方法,曾治愈多例心脏病的患者,都取得较好的疗效。证明了当心脏病不愈,脉象显示肝脉盛而大时,是“母病及子”所致,采用金克木的方法医治,无不治愈。
页: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