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脉用药之三十五:治双腿肿胀例
患者:男,1951年生,属兔。10月20日自诉双腿肿胀且疼痛,自服利水药及止疼药无效。近又感胸部不适,求为诊断。一诊:查其双腿肿胀并非极甚,手指用力按之,久久不起。断为水肿,非风肿。
查其脉。左中取则寸、关、尺皆滑大,重按则弱,细平之又有结像,正如树根枯而干枝欲倒。右脉浮、中取则寸、关不及。
此阴巨亏而损及阳,当先峻补下焦为要,取复脉汤、肾气丸之意化裁。
处药:熟地40克、桂枝12克、黑附子3克、干姜3克、党参20克、麦冬12克、北五味子12克、火麻仁10克、炙甘草30克、茯苓12克(捣细)、泽泻6克,六剂,每日一剂。
嘱忌生冷、辣椒、牛奶、牛肉、鲢鱼、鲤鱼。
患者略知医,要求加大利水力度,余否之。
二诊:左脉已缓和,右脉寸、关未起变化。胸部已感舒适,腿肿消除大半。
原方去干姜、五味子、炙甘草,黑附子改为6克,加炒白术30克、菟丝子20克、甘松6克、鸡内金10克,续服六剂,每日一剂。
患者谓:鸡内金缩水,对腿肿不利。余曰:加鸡内金可防熟地碍胃、炒白术呆钝,腿肿会自动消除。
三诊:患者胸部舒适,腿肿消除,不再疼痛,心情愉快,对疗效甚满意。
再诊其脉,左脉弦细,右脉关部已起但寸仍不及。
余曰:病已愈,但身体尚未恢复,趁未有流感类毛病夹杂抓紧时间巩固加强。
患者极力赞同,遂以十四味建中汤化裁,处药:党参15克、炒白术12克、茯苓15克(捣细)、黄芪12克、防风5克、麦冬12克、龙眼肉12克、熟地30克、当归6克、川芎6克、炒白芍10克、黑附子5克、菟丝子20克、鸡内金6克(捣细)。不计剂数,无外感即多用久用。
附按:先哲谓“诸湿肿满,皆属于脾”。然此例,系下焦阴损及阳进而脾阳不振导致,故需将用药重点着眼于稳固下焦。若见肿胀即以俗法从脾论治或更加利水之品,必复伤下焦真阴而亡阳!此例治疗虽简,仍能说明脉诊之意义、八纲辨证之必要,故记之。 感谢分享 先生,“低烧伴头痛头晕”这个案例当中,服完二诊药后,腹泻更稀,是何原因呢?应该是湿热邪未除尽,不然不会头痛 我认为是病未愈又新受风寒侵袭的可能性大。因为患者亲属叙述问题含混不清,说不到点子上,其实是不知道该说明白哪些,没法作出判断,也就也没法继续开药了。好像又去找别人开药了。如果自己没有一定中医基础,目前情况下得病宁愿找西医看病也不要找中医看病,因为会治病的中医很难遇到。 先生医案不好理解,不好模仿学习,功力太浅了 请教先生,干姜、五味子和炙甘草是为解决什么问题而设的,二诊为什么要去掉呢 干姜、五味子同用,引肺气归肾。甘草为脾经专用药,可引药力入脾,脾安则诸脏易安。复诊时脉已趋向和缓,故可以去掉。 谢谢,先生,学习了。 朋友过谦了!我为人治病只是走传统路子,跟砖家、叫兽们不同罢了。
页:
[1]